zhǔ

主体


拼音zhǔ tǐ
注音ㄓㄨˇ ㄊ一ˇ

繁体主體
词性名词

主体

词语解释

主体[ zhǔ tǐ ]

⒈  事物的主要部分。

信的主体。

main body; main part; principal part;

⒉  哲学上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。

主体和客体。

subject;

⒊  民法中指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;刑法中指因犯罪而负刑事责任的人;国际法中指国家主权的行使者与义务的承担者,即国家。

民事法律关系主体。
犯罪主体。
国际法主体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指君主的统治地位。

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﹝ 接舆、箕子 ﹞使遇明王圣主……图画安危,揆度得失,上以安主体,下以便万民,则 五帝 三王之道可几而见也。”

⒉  事物的主要部分。

章炳麟 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今日 广西 会党,则知己为主体,而西人为客体矣。”
毛泽东 《青年运动的方向》:“革命的主体是什么呢?就是 中国 的老百姓。”

⒊  哲学名词,和“客体”相对。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。

⒋  法学用语。民法中指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;刑法中指因犯罪而应负刑事责任的人;国际法中指国家主权的行使者与义务的承担者,即国家。

国语辞典

主体[ zhǔ tǐ ]

⒈  事物中的主要部分。

如:「学生为学校的主体。」

客体

⒉  哲学上指有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个体。

⒊  权利义务所赖以发生的称为「主体」。相对于客体而言。如人为权利义务的主体,物 即为客体。

分字解释


※ "主体"的意思解释、主体是什么意思由词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总之,期待着通过以上的论述,整理出一个认识的主体和客体论纲.

2.边疆民族地区先进文化建设的主体还是各族人民群众,只有依靠他们的力量才能建设起边疆民族地区的先进文化事业。

3.在张抗抗的创作中,既有作家忏悔主体,也有文学忏悔主体。

4.传统行政规制模式制造大量泾渭分明的对立范畴,这就使得一种非此即彼的对抗关系昭然若揭,它集中体现为规制主体与规制对象之间的对抗性,将公益与私益关系机械地理解为此涨彼消。

5.掌握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是提高主体思维能力,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,建立起现代化的思维方式的必由之路。

6.内在觉知、外在慈悲——慈悲是觉知的外在面,觉知则是你的主体和内在,慈悲则是你与他人的联系和分享。

7.文章中自始自终强调物理概念教学应以认知同化理论为基础,强调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,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,分析概念的内部矛盾,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。

8.奉献是人类自身道德修养的一种境界。奉献是发挥个人积极性和创造的源泉,能自觉追求人生真、善、美;能自自觉提自我主体素质;能融洽入集体的社会,是真诚互助的桥梁;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。

9.全能神在信仰的精神主体上另搞一套,杜撰一个所谓的“东方的神”。

10.分析了经营权出让中因经营主体而存在的诸多问题,给出了确定景区经营主体资格的指标和方法建议,希望对景区经营权出让实践乃至相关部门制定管理措施有所裨益,并以为引玉之砖。